現(xiàn)代生活方式導致超重肥胖問題日益嚴峻,已成為影響健康的重要因素。如何判斷自己是否屬于肥胖人群?不同體質人群如何控制體重?中醫(yī)有什么減重法寶?
三種方法自測肥胖情況
BMI計算:體重(kg)/身高(m)的平方,BMI值<18.5為體重過輕,>24為超重,≥28為肥胖。
體脂率評估:男性體脂率≥25%、女性體脂率≥30%,是肥胖預警。
腰圍測量:男性腰圍>90cm、女性腰圍>85cm,可能面臨腹型肥胖的風險。
中醫(yī)健康減重的評判標準
體重的穩(wěn)步下降且不伴隨乏力癥狀:根據(jù)《體重管理指導原則(2024年版)》,對于BMI在24.0—32.5的超重和肥胖人群,建議每周減重0.5—1.0千克;而BMI≥32.5的中重度肥胖者,則建議以3—6個月為周期,分階段實現(xiàn)減重5%—15%的目標。這種漸進式的減重方式能有效避免因過度節(jié)食或劇烈運動導致的氣血耗傷。
消化功能的改善是重要評判指標:中醫(yī)認為“脾主運化”,脾胃功能的正常表現(xiàn)為排便規(guī)律、皮膚潤澤。在科學減重過程中,不應出現(xiàn)腹脹、消化不良或大便異常等情況。這反映了機體代謝功能的良性調整,而非單純的體重下降。
精神狀態(tài)的良好維持:通過中醫(yī)方法減重后,患者應感到精力充沛、情緒穩(wěn)定。具體表現(xiàn)為:痰濕體質者身重困倦感減輕,濕熱體質者口苦癥狀緩解,陰虛者盜汗改善,陽虛者畏寒癥狀減輕。這種“精、氣、神”的整體改善,體現(xiàn)了中醫(yī)“形神合一”的健康理念,避免了因減重導致的情緒波動或飲食紊亂。
不同體質怎么減重
氣虛體質者 氣虛體質者常見形體臃腫、神疲乏力、自汗水腫等表現(xiàn),調理重點在于健脾益氣。飲食宜選用牛肉、山藥、大棗等甘溫補氣之品,配合八段錦、太極拳等柔緩運動,切忌過度節(jié)食或劇烈運動耗傷正氣。
陽虛體質者 陽虛體質者多見畏寒肢冷、腰膝酸軟、夜尿頻多等癥狀,調理當以溫補脾腎為要。飲食上,羊肉、核桃、茴香等溫熱食材尤為適宜,四季均需避免生冷飲食,冬季更應注意防寒保暖。
陰虛體質者 陰虛體質者雖形體偏瘦,但常伴頭暈耳鳴、五心煩熱等虛火癥狀。調理宜用鴨肉、百合、桑葚等甘涼滋潤之品,同時要避免辛辣燥熱食物傷陰,保持規(guī)律作息尤為重要。
濕熱體質者 濕熱體質者多見口苦口臭、皮膚油膩、舌苔黃膩等濕熱蘊結之象。飲食當以冬瓜、苦瓜、赤小豆等清熱或利濕之品為主,配合游泳、騎行等運動發(fā)汗排濕,同時要嚴格限制燒烤油炸食品。
血瘀體質者 血瘀體質者常見面色晦暗、痛經(jīng)、舌質紫暗等瘀血征象。調理宜用山楂、玫瑰花、黑木耳等活血化瘀食材,配合舞蹈、快走等有節(jié)律運動,避免久坐不動加重氣血瘀滯。
氣郁體質者 氣郁體質者多表現(xiàn)為情緒抑郁、胸脅脹滿等肝氣郁結癥狀。柑橘、薄荷等理氣解郁食物配合戶外活動最為適宜,同時要重視情志調節(jié),保持心情舒暢。
痰濕體質者 痰濕體質者多見形體肥胖、胸悶痰多、舌苔厚膩等痰濕內停表現(xiàn)。陳皮、薏苡仁等化痰祛濕食材配合有氧運動可收良效,但運動強度要循序漸進。
過敏體質者 過敏體質者需特別注意規(guī)避過敏原,多食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,增強免疫力,必要時可配合中醫(yī)脫敏治療。
家庭常備減脂茶
適合痰濕質、陽虛質 陳皮10g、茯苓15g、葛根15g、焦山楂10g、肉桂2g減脂茶。
適合濕熱質、氣郁質 決明子10g、陳皮10g、茯苓15g、枸杞15g、菊花10g。
(稿件來源:養(yǎng)生中國微信公眾號)
網(wǎng)站簡介
版權說明
廣告業(yè)務
聯(lián)系我們